五华,原名长乐,1914年改称为五华,总面积3226.06平方公里,16个镇,412个村,140多万人口。172个姓氏,李、张、陈、曾、钟姓人口居前五位。陈氏遍布全县16个镇,有22个支系,据不完全统计,至2016年12月底,陈氏人口13.98万人,约占全县人口的10%,尤以安流、河东、双华、横陂、转水镇为多。五华陈氏祖先于元、明、清、民国期间从福建、江西、南海、番禺、兴宁等地迁入。各支系迁入时间、地点、人口分布等情况综合如下:
1、陈秀甫系。陈秀甫之太高祖宗泰公于1216年从福建上杭迁梅州,1219年迁长乐县横流渡大河背(今安流镇万塘村),已传26代,48000多人,分布在安流、棉洋、梅林、横陂、周江、龙村镇。
2、陈扬里系。陈扬里1371年从江西广昌迁横陂彭坑蟾蜍塘,已传25代,9900多人,分布在横陂、华城、长布、潭下、周江、华阳镇。
3、陈炳系。陈炳1376年从南海郡翠亨迁转水黄龙,已传21代,910多人,分布在转水镇鸭麻湖、益塘。
4、陈玑系。陈玑1399年从兴宁迁转水大岭背,已传28代,38000多人,分布在转水,水寨、河东、华城、岐岭、潭下、长布、横陂、郭田、安流、梅林镇。
5、陈质系。陈质1399年从兴宁迁岐岭清溪,玄孙法钦1624年迁潭下文里,已传23代,1700多人。后裔迁华城万子,现有170多人。合计1800多人。
6、陈景旺系。陈景旺1449年从福建上杭迁横陂夏阜大亨洞,已传21代,5800多人,分布在横陂、安流镇。
7、陈克敏系。陈克敏1460年从兴宁迁河东油田三家村,已传26代,4100多人,分布在河东镇。
8、陈坤甫系。陈坤甫1460年从兴宁迁双华老虎石,已传25代,25000多人,分布在双华、河东、华城、横陂、安流、棉洋镇。
9、陈绍先系。陈绍先1588年从兴宁迁华城城镇,已传24代,1000多人,分布在华城镇。
10、陈南泉系。陈南泉1640年从江西迁华城城内,已传27代,1900多人,分布在华城镇,
11、陈宗道系。陈宗道1674年从兴宁永和迁安流龙头印(俗称蛇头印),已传25代,1600多人。分布在安流镇。
12、陈添富系。陈添富1931年从番禺迁华城城内,已传4代,100多人,分布在华城镇。
13、陈全和系。陈全和于明朝期间从兴宁新坡增坑里迁华城维新,已传23代,210多人,分布在华城镇。
14、陈竹溪系。陈竹溪迁入华城塔岗,已传22代,210多人,分布在华城镇。
15、陈玉浩系。陈玉浩迁入华城维西村杨树坝,儿文迪、文浩迁岐岭皇华、荣贵,已传23代,200多人,分布在华城、岐岭镇。
16、陈 系。陈 于明朝期间,从江西泰和柳溪迁长乐董源新桥洞深坑寨塘头下(今五华华城新建村),现有170多人。
17、陈法行系。陈法行从梅县学宫旁边村(寨)迁华城维新村,现有23户,120多人。
18、陈应韶系。陈应韶于清朝期间,从兴宁茶塘围迁入五华县华城镇新一村,现有16户,110多人。
19、陈靖云系。从兴宁增坑迁华城齐乐长排巷,现有300多人。
20、陈开文系。从兴宁福庆湖洋背迁华城齐乐磜下,现有300多人。
21、陈景春系。陈景春从长乐横流渡大河背(现称五华安流万塘)迁长布镇栋新村石牙头(现称栋新村观国小组)。已传20代,80多人。
22、陈观旺系。陈观旺从兴宁南门壇迁至长乐县梓皋约(今称五华县水寨镇坝心、榕树村),现有300多人。
|